前 言
2015 年,注定是会奖旅游市场的求变之年,从“互联网+”到“旅游+”,从社团会奖到企业会奖、从跨界整合到高端定制……随着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着国际环境持续恶化和国内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的双重影响,中国的会奖业也进入了深度解构和战略转型期。
回顾会奖行业这一年的发展与变化,因为企业要转型、行业要调整,再加上国内经济趋势的整体放缓和客户需求的提升,对于一些会奖企业而言,可能真是其生存发展的“雾霾年”。但经过前几年的调整、转型,逐渐走出“药企合规风暴”和“政府公务会议市场崩盘”这两个大冲击之后,对于整个会奖旅游行业而言,其已经凭借自己独特的产业人群和规模,呈显出一派澎湃兴勃之势。
作为旅游业与会展业结合而生的一个行业,在2015 年,会奖旅游不仅有百人以上的境外专家大会重现江湖,高端定制旅游、国际会议展览、企业推广活动,以及出国考察团、千人会奖团等更频频现于新闻。比如汽车行业,因为会奖无暇,所以反腐似乎没有对车企的会奖旅游产生太多影响。虽然为了避免潜在的一些影响,一些厂商将会奖旅游的经费以返现的形式回馈给了经销商,但大多数厂商都充分利用了会奖旅游所带来的促销作用,开展了高质量、多元化的会奖活动。此外,全年高达几千万场的国际或国内各种会议,以及中国会议O2O 平台的圈地争峰、会奖企业的改制革新等,都显示了会奖旅游行业已走过震荡期,开始全面复苏。
有统计数字显示,在2016 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会奖旅游市场。对过去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必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和会奖从业者在管理、服务、决策、创新等方面的重要基础和根据。鉴于此,为了加大会奖行业的的数据应用进程,《旅游会展》杂志联合北京新展智慧大数据技术研究院通过搜集、整理、调查等途径,编辑了《2015 会奖行业发展分析报告》,并由衷的希望该《报告》能为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会奖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帮助。
在本《报告》的数据搜集和观点整理过程中,除了编者的调查采访,以及《旅游会展》杂志2015 年的信息积累,以及国际奖励旅游协会(SITE) 、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活动协会(IAEE)和中国科协等机构的数据外,也采集了百度、活动家、中国学术会议网等网络的数据,并引用了PCO、DMC 企业和部分业内专家的数据或观点。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第一章 2015 年中国会议业发展分析
会议业作为会奖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 年,在相关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持下,不但实现了产业的稳步增长,其管理逐渐完善,业内合作日益加强,市场空间拓宽和专业化程度也有所提高。与此同时,而且产业链升级、市场化进程,以及标准化建设、新科技融合等,也成为会议业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本章,将通过对2015 年会议产业及会议市场的发展分析, 进行简要回顾与展望。
1.1 2015 年中国会议产业现状分析
1.1.1 会议产业的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服务消费出现增长,但是会议消费在频率较高和数量增长背后,会议规模缩小, 会期缩短,市场化运营的会议压力仍很大。受物价和劳动成本提高影响,会议运营压力明显增加。2015 年,会议产业已经由爆发式发展阶段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社会各界发展会议产业的热情趋于理性化。与此同时,旅游、科技、文化成为会议产业增长新亮点,拉动明显加大。另外,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集群建设的发展,以及文化博览会、演唱会、庙会、庆典活动的增多,也成为了会议向中低端消费群转移的推动力。
1.1.2 会议产业的发展格局
据《中国会议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5 年版)》显示,2015 年的中国会议市场,公司会议占54.1%,社团会议占9.3%,政府会议和事业单位会议占36.6%。商务会议已成为会议市场最主要构成类型,社团会议是重点部分。而商务会议市场,尤其是科技、媒体、通信等新兴热门行业,创新会议形式,包括与当下流行元素融合,以及通过现场服务与体验多样化等方式,吸引更多的用户亲临现场,实现企业与用户的最佳互动,已成为普遍现象。

图一:2015年中国会议产业发展格局
1.2 2015 年中国会议市场态势分析
1.2.1 会议市场主体已变成企业
2015 年,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会议超过350 场,50 人以上的专业会议超过80 万场,万人以上的节庆活动超过7 万场,均较2014 年的行业统计数值有了明显的增长。其中, 以200 人以上的专业会议为例,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商务类的会议约占市场总量的70% 左右, 社团学术会议约占市场总量的25%,而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其它类型的会议只占到中国会议市场总额的5%。由此可见,作为会奖业的主导,会议活动的市场主体在2015 年已经完成了由政府到企业的转变。
1.2.2 国际会议倍受关注
近年来,在企业会议走高、学术会议走平、政府会议走低、工作类会议萎缩的大趋势下, 虽然社团会议由于持续时间较长、会议规模较大和所用各种会议室较多,一直为市场的主流; 但是,曾经以会议平均消费水平高而著称的国内社团会议自2013 年以来,受相关政策影响, 已呈现出消费力逐渐下降的趋势。相对的,纵观2015 年,在会议公司承办的会议数量缓慢上升的同时,国际性的会议,因为影响力大、带来的市场消费高,已成为倍受业界争取的类型之一。
1.2.3 国际会议活动的接待能力继续增强
比如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合峰会、世界水电大会等,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性会议在中国的成功举办;不但锻炼了中国会议产业链上的相关机构和企业,而且使其更全面地学习了国际会议发达国家的经验,适应了国际化的发展模式。我国的会议产业在新常态发展环境里,变得更加市场化;以此为引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会议的成功召开,更使我国的会奖产业链和会奖目的地的动作水平达到了国际水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机构的认可。
1.2.4 中国的企业会议越来越国际化
在会议国际化标准的带动下,我国会议产业链的资源整合程度、服务质量、整体性等都在不断提高;会议的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在2015 年也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与此同时, 在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推动下,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活动迎来了更多机遇,国际会议成为企业“走出去”对外交流的平台。需要说明的是,把国际会议作为会议产业的支点,与肯定企业会议的重要地位并不矛盾;恰恰相反,根据2015 年的会议统计数据看,许多企业都愿意举办更多的国际性会议,同时,许多企业会议在举办要求上也越来越趋于国际化。

图二:2015年度中国会议目的地城市排行榜
1.2.5 好的环境将成为会议活动新优势
2015 年,以北京为例,据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数字显示,全年有179 天是雾霾天, 其中重度污染更有 46 天之多。当然,从全国范围来看,还有以机动车为首要污染来源的北京、杭州、 广州、深圳,以燃煤为主要污染源的石家庄、南京,以扬尘、流动源、工业生产为主要污染源的天津、上海、宁波等,如果任由环境恶化下去,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国际会议或活动笼罩在中度或重度雾霾里时,国际航班缓缓降落后,商旅看到的将是一片茫茫大雾,奖励旅游团成员在车上也望不见窗外景色,开会的大佬们在上台前要先摘下口罩,咳嗽两声才能发言。虽然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但在环境污染日益成为社会问题的当下,不可否认,自然环境的优劣必将成为会议或活动目的地的重要砝码。
本部分内容节选自《2015会展细分行业年度报告》之四《2015会奖行业发展分析报告》。获取完整内容,联系电话:010-56029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