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给整个会议会展产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过去两年不少实体展览和线下会议随疫情的发展而延期或取消,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通过近两年的摸索,大连国际会议中心面对疫情已经有了完善的应急性处置措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找到疫情防控和会展经济发展的平衡点,形成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本刊记者日前就后疫情时代的会议服务与场馆经营等问题采访了大连国际会议中心总经理肖鹏。

随机应变 八面玲珑
据肖鹏介绍,2022年初大连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展会大部分延期,但是展会的筹备工作一直在按部就班地进行。7月初疫情缓解的情况下,“第五届中国危重病医学研究论坛和中国重症治疗技术大会”“第七届抗衰老医学大会”按期举行,随后大小会议会展不断,截至9月新一波疫情来临之前,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顺利举办了七十余场会议会展以及婚宴。到目前为止,2022年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已举办会议会展二百余场。

“然而目前的疫情形势仍不稳定,所以我们场馆必须继续保持‘随机应变,八面玲珑’的方针来应对未来的会议会展。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会准备好完善的卫生防疫措施,以及疫情突然来临的应对措施,给予客户最好的预案与服务。”肖鹏表示。
会议为主 展览为辅
肖鹏介绍,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结合场馆独特的设计理念,以会议为主,展览为辅,主要承接了一些教育科研成果展示、医疗技术交流会议、建材订购会议,都是采用“会中带展”的模式。“区别于传统的会议和展览,新模式能够大大节省会议参会人员各地考察调研需求产品的成本,同时促进展商在最短时间为最多的目标客户推广产品的效果。会与展的融合发展不仅为参会人员带来了方便高效,同时让展商也实现了利益最大化,体现了会展场馆、参会客户、展览商家三方共赢的局面,起到了助力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作用。”肖鹏说道。

疫情的来临推动了数字化会议及线上云参会的发展。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将数字化服务运用到了商业以及医疗相关的会议会展上,如线上展台、企业活动直播、线上聊天、云论坛、线上医学授课等服务,系统化的线上管理和日益完善的数字化服务,为客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但是,肖鹏也指出,纯线上活动还存在明显弊端,长远来看,实体会议会展是无法被取代的。“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客户更希望展会可以完全线下举办。首先线下会展可以感受到会议会展的氛围,也更加直观地了解会展内容;其次展会也为行业企业和客户提供了一个面对面沟通的平台。所以目前我们在完美执行疫情防控政策的同时,会尽全力与客户沟通,满足每个客户的需求,做到线下会展或线上线下相结合。希望可以给每位客户最完美的会展体验,最大的体现出大连国际会议中心的温暖服务。”他表示。
创新会议服务
肖鹏认为,进入新经济时代,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会议服务,既要做到创新会议服务,也要拥抱新的网络技术。场馆方面也要做到灵活应变,主动利用现在互联网的互通性,对客户进行深度分析,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专属服务;拓展会议服务领域,提高会议服务效率。同时在后疫情时代对于疫情应做好防控预案,运用智能化手段提高参会效率与便捷程度。

国际化会议对组织者和场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展厅除了提供必需的电、水、气、通讯等,还必须提供清晰明确的数字告示系统。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型、小型会议与展览配套举办,相应的室内设施也需要提升与改善。像展台搭建、技术服务、货运代理、餐饮服务、安保、保险、卫生、前台接待、医疗等软件设施,虽然场馆都有所提供,但随着会议会展行业的兴起,以及客户的体量变大,人流量也会因此增加,所以需要扩大相应服务,以及做到灵活处理,与客户做好对接与定制化服务。
改变服务主体
在新冠疫情对国内各行业造成严重影响的背景下,肖鹏认为,会议会展领域更应该改变服务的主体,应从服务参会企业转向服务整个产业的所有节点,最大限度地推动各行业发展。客户可以通过会议会展将产品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为信息交流搭建平台,打开产业市场。同时在展会中可以搭建一个产品交易市场,增加产品交易机会,拓宽市场规模,进而通过会议传播,与业内同行加强合作共同进步,加快产品升级,推动产业发展。

目前中国本身的会议会展行业市场非常大,能够支撑起现有的行业发展。而会议产业化发展,又在帮助客户提高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让潜在客户看到了会议会展带来的效益,带来的是产业中的双赢格局。肖鹏表示,在目前全球经济和产业发展处于不确定的困难时期,会议会展行业必须把握一切机会推动行业的平稳发展。